的,说完之后便将字据呈了上去,给坐堂之人查看。
燕王身边的侍卫伸手要去接那字据,被鲁鹤年的人抢先一步接了过去,上前呈给燕王,并着意加了一句。
“这字据当时每位叔公和村长都有保存一份,王爷若不相信,也可拿村长那一份与之比对,便知真假。”
燕王本也不可能众目睽睽之下把字据撕毁,听得这人这么说之后就更是没必要,面色铁青的接过去扫了眼,然后没好气儿地甩手给旁边的鲁鹤年。
鲁鹤年接过看完,又递给孙大人。
字据上面确有两村村长和一些叔公的签字,是抵赖不得的,比起袁大他们一张嘴信口开河,这白纸黑字的字据显然更让人信服。
“袁家从前在村上虽算不得富户,但也是中上人家,田地颇多,米粮也足足够用。”
“从袁世儒妻子娘家家道中落之后,经常和家里要银钱,为了供袁世儒继续读书科考,袁大才会把田地都给卖了,不然也不至于落到如今的地步。”
“这两人落到如此境地,是没教养好亲生儿子,也是过于狠心的缘故,若他们对相柳但凡少一些苛待,相柳也不会看着他们如此穷困潦倒。”
刘叔公继续添砖加瓦,将袁家二人重重锤死。
“回乡省亲时,相柳还捐了两千两银子给村上建房修路,实在不是忘恩负义的人。”村长适时补充,又指着一直装死的吕清河道。
“吕秀才说得那么好,我却不觉得他有这么大公无私,发妻去世不久,他就迎娶了前任县令的庶女,如今要不是靠山全了,只怕吕秀才也不会来这里为袁家人主持公道了。”
桐乡村能出了袁相柳这般的人物,对于整个桐乡村来讲都是荣耀,就和当初的孙探花一般,他们整个村子也确实得了不少实惠。
偏偏这吕清河不知好歹,来这里诬告袁相柳,是想把这份荣耀从他们村中抹去,变成污点不成?
村长自然不会偏帮吕清河,并且非常厌恶他。
第139章 袁家人倒打一耙(3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